Skip to content

写给大学新生的数字指南

2020-08-15

Loading...

高考,对于大多数年轻的朋友来说是一道门,跨过了这道门,意味着离开封闭的高中,离开了父母和家庭,开始了相对来说更独立的生活。

我是2009年参加的高考,距今已经11年,记得我刚上大一的时候,大家还在用人人网、QQ,塞班,智能手机方兴未艾,iPhone 属于奢侈品,安卓属于小众系统。过去这十年,也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十年,人们的生活形态,因为科技和互联网,发生了极大的变化。

作为一个曾经的大学生,程序员,互联网从业者,今天这篇文章,根据自己过去上大学和职业相关经验,写下这篇「大学新生数字指南」,分享一下大学新生关于如何「迎接」即将到来的互联网生活。

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已经是00后,作为一个90后的跟大家差了一轮,有些事物理解若有代沟差异,也望理解指正。

一.手机号

手机号某种意义上等同于你网络上的「身份证」,由于国内「实名制」的强制政策,几乎所有的中文网站服务,都需要绑定手机号,不管是打电话、接发短信、注册账号,没有手机寸步难行。所以第一步就是手机相关。

1.办理自己名下的手机号码

现在不少学生,从初中阶段,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手机。如果你使用的还是父母名下的手机号,建议自己重新办理一个手机号。现在运营商一般规定,满了16周岁后,就能持身份证,自己去营业厅办理实名的手机号。

有了自己的手机号后,以后就能自己办理修改套餐、挂失相关的业务,相比而言会方便很多,你总不会希望手机卡掉了后,还让家里人给你补办。

2.选择合适的运营商和套餐

手机号由于其唯一性,往往会伴随一个人很多年,一旦成功发展一个大学新生用上自己的手机号,往往就意味着未来4年的长期消费。给大学新生「送手机卡」,是许多运营商暑期和开学季最重要的推广活动,

不少运营商还会在「录取通知书」中夹带手机卡,我记得2009年我刚上大学的时候,录取通知书的信封里还有一张中国移动的手机卡,还有全部新生的通讯录,许多同学不明真相,以为这是学校发的手机卡绑定好的,大部分同学就直接用上了这张卡。这类夹带的手机卡,往往是某些运营商,通过商业推广,实际上并不是强制,建议大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就好,不要「被」选择。

现在几大运营商对于大学新生,都有很大的优惠,不着急的话,可以等到了大学,直接去迎新的运营商网店和摊位(报名注册的时候,这些运营商肯定都在的)对比和了解一下不同运营商和套餐资费。基本都有套餐减免、充值返现、充话费送手机之类的优惠。

3.给自己准备一个小号

许多人往往是在经历了被推销电话骚扰之后,烦不胜烦,才意识到拥有一个「小号」的重要性。由于当前社会极其不完善的个人隐私保护机制,99%的人都会面临身份信息泄露的问题。不管你是网购、外卖,都强烈推荐专门用另外一个不常用的手机号来应对。目前大多手机都支持双卡双待,小号可以选择低月租的套餐,时不时可以通过小号薅一些优惠羊毛,倒也不会增加太多成本。

有关主副号码的使用建议,我个人是这样管理的。

  • 主号码:私人号码,对外仅供与亲友联络用,用于银行、政府机构类网站、支付宝等相关重要账号的绑定。
  • 副号:用于论坛、中小网站注册,网购快递联络电话。
  • 境外号码:申请一个美国、香港的号码,用于境外服务注册,非实名注册用,这个略有难度,具体可以参考我过去的文章。

二.邮箱

如果说手机号是中国特色互联网的个人数字ID,那么邮箱则是境外互联网的身份代表。电子邮件早已经不是互联网的主流通信方式,但几乎所有网民都是电子邮箱的用户。目前大多数境外服务,都是基于邮箱注册,中国的主流服务,也都提供了邮箱绑定账号功能。

1.选择一个稳定、安全的邮箱服务

由于涉及注册和账号绑定,一个邮箱往往会陪伴用户很久时间,稳定是邮箱服务的基本前提。你不会希望遇到一个用了好几年乃至十几年的邮箱,突然跑路的情况。

目前免费邮箱众多,常见的有

  • 腾讯QQ邮箱
  • 网易163
  • 阿里云邮箱
  • 139邮箱
  • Yahoo
  • 微软 Outlook
  • Gmail(需要科学上网)

在这里优先推荐 QQ 邮箱和 Gmail,分别用于境内和境外,谷歌 Gmail 基本就是外网通行证,看 YouTube 啥的都需要。

2.不要使用QQ号、手机号码当邮箱ID

在现实工作生活中,常见有人在注册、联络填写诸如 [email protected][email protected] 之类暴露QQ或者手机号码的邮箱地址。建议使用其他的字母ID替代邮箱账号,避免其他人能够通过邮箱暴露的QQ号或者手机号,找到你的个人信息造成隐私泄露隐患。

3.选择合适的邮箱ID

注册邮箱时,ID推荐使用拼音、英文名等,如 [email protected][email protected] 之类等,会显得更正规,尤其是你与外国机构人员通信时,你的邮箱ID往往是收信人的第一标志,方便对方识别。

  • 优先拼音、英文名
  • 避免无语义词句:[email protected] ,可能fxkdf3对于你来说有特殊含义,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会觉得是垃圾邮件。
  • 不要在邮箱ID里暴露生日等明显个人信息,比如说 [email protected],别人大概率就能猜到你是1995年出生。

4.给自己准备多个邮箱

同手机号一样,邮箱更容易接收到各种推销、诈骗邮件,准备多个邮箱应对不同的场景。

  • 主邮箱:用于注册重要账号,学信网、支付宝等,安全级别需最高。
  • 实名邮箱:用于对外沟通,通信等。
  • 副邮箱:用于中介类网站、乱七八糟中小论坛、APP注册。

现在不管是任何终端,都有支持多账号的邮箱客户端或者APP,如果嫌麻烦,直接在邮箱里设置自动转发到一个邮箱就可以了。

5.域名邮箱是个好东西

我现在对外邮箱是 [email protected] ,用的是域名邮箱,好处就是邮箱有特色,能在众多QQ、163邮箱中脱颖而出,ID也能够自定义随便改,坏处就是门槛略高,需要注册域名、设置DNS之类的,需要一定费用,得会折腾。

域名邮箱理论上是自己可控的,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,还要担心万一没续费过期的问题,所以仅建议用作通信邮箱,注册啥的,还是老老实实用Gmail、QQ之类的大厂邮箱吧。

三.ID很重要:正反两面

我在互联网上大多ID是下面几个:

  • 罗磊
  • 罗罗磊磊
  • 罗磊啰嗦
  • foru17
  • luolei
  • luoleiorg
  • ZUOLUOTV

其中有关 foru17 这个ID的来历,我曾经也专门写过一篇文章

不管是微博、微信、博客、各种网站和论坛,你的ID,会一直展示在其他人的面前,比如说现在「李子柒」「papi酱」「翔翔大作战」,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,你的ID某种程度上,也是互联网上你的数字名片和品牌。个人建议,不妨花一定的时间,好好规划一下你的长期ID,尤其是如果你是一个内容输出者的话,最好尽量统一你在不同平台的ID,形成自己独一的标识

当然,如果你并不是一个内容创作者,或者你想在网上很低调的话,那就要反过来实践,尽量所有的平台,都不要用同一个ID,至少要有区分,比如说 luolei001,luolei002,割裂自己在不同平台的身份关系,一定程度上能保护自己的隐私。举个例子,比如说你在 Github 或者 LinkedIn 上面的ID,跟你在某个女装论坛上面的ID一样,万一你未来的上司看你简历、或者你未来的伴侣上网搜索了一下你的ID,还是有点小尴尬对吧。

  • ID即品牌:做好ID规划,多平台尽量保持统一
  • ID尽量通俗易懂或者有趣
  • 保护隐私则采用反向操作

四.微信、QQ隐私设置

现在越来越多人会在朋友圈分享个人生活,不少人过去QQ空间里也存在许多照片,建议大家花上一点时间,修改一下QQ,微信的隐私设置。

建议QQ把所有权限都改为「仅自己可见」或者「仅好友可见」

微信则关闭「通过手机号添加好友」,朋友圈权限限制在半年或者更短,尤其是女生,你肯定不希望有人拿着你的照片在其他地方骗人。

五.域名

上面介绍了域名邮箱,接下来说下域名。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,域名俨然已经步入「互联网上个时代产物」的后尘,越来越多的人习惯打开APP,而不是浏览器输入网址。但是我这里还是推荐大家,如果有条件,可以注册一个自己的实名域名。

拥有一个域名后,除了可以用来当域名邮箱,也可以拿来放自己的个人网站(博客、简历),过去我在公司的时候也看过不少简历,拥有自己个人网站的候选者,基本上我都会去候选者的博客看两眼,印象更深也更容易有好感。有关域名注册相关的教程,网上很多了就不再重复。

在这里分享一下有关域名的一些经验和建议:

  • 优先.com / .net 顶级域名,当然这一类域名由于年代久远加上稀缺,大部分常见词语,双拼、多拼的域名都已经注册不到了。比如我的 luolei.org ,是迫于.com / .net 都无法注册才被迫选择。
  • .me / .co / .io  / .im 等常见域名也可以,如果无法满足上一条,也可以选择这些国别和小众域名,有些价格也不会太贵
  • 域名尽量有特点,个人姓名双拼、多拼,或者中英组合。

六.密码和账号安全管理

许多人会习惯性地用自己熟悉的密码,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我也是固定用某8位字母数字组合当做自己的所有密码。

直到有一天,突然有一个网友,跟我说,他登录了我的某个账号,因为我的密码被他撞库试出来了。从那之后,我把我的所有密码都改了一遍,全部不要重复。

有关密码,建议先阅读下面文章:

除了密码相关,也有其他安全措施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下

  • 开启二步验证:采用手机验证码、邮件验证码、2FA验证等
  • 重要账号开启登录提醒异地提醒

总结

写下这篇文章,偏大纲和综述性质,也算是自己过去这十多年,有关数字身份,互联网身份的一些经验。

希望年轻的朋友们能少掉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