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月9日,iPhone 发布十周年,这条消息带给我的那种震撼,就犹如我昨天得知「陈绮贞已经42岁了」。
周五下午开会,脑袋里突然想起自己的第一部手机,在这里写一写过去十年用过的13部手机,回忆下我和手机的一些故事。
很小的时候,就跟妈妈来到了深圳,妈妈在港企工作,由于业务需要,基本上所有职工都配置了BP机(寻呼机)。
那个时候要联系一个人,先打电话给寻呼台,寻呼台会根据你提供的BP机号码,发短讯给BP机的主人。
有一次,我找我妈,打通了寻呼台电话,接线小姐说「你好,请问贵姓?」,我当时嫩了一下,回了一句「贵姓罗」,嗯,小孩子,也的确有趣。
那个年代,在街头,常见到穿着西装的男人,把BP机装在一个小皮包,别在皮带上,也算是一种另类的时尚了。随着手机降价和普及,BP机这种产品也就被淘汰了。
0.多普达575
我的第一部手机,多普达575,一部智能机。初中(2003到2006年)的时候,手机已经便宜了许多,一般的手机大概2000-4000价位,但是学生中基本没人使用手机,手机更多还是一种大人们的工作设备。
2006年,考上了区里的一所高中,手机已经开始变得十分普遍,周杰伦成了少男少女们的偶像,「我的地盘我做主」的海报贴在街头,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,成了学生也能用得起的手机套餐。
学校离家有了一定距离,买一个手机,与家里人联系方便,也成了合理的需求,暑期的时候,跟着家里人去华强北,买了一台多普达575。
Dopod 是台湾HTC在大陆的子品牌,2010年HTC进入大陆后,多普达也就成了历史。我购买的这台575使用的是微软 Windows Mobile 2003 ,虽然也号称智能机,但是跟当时主流的 Nokia 塞班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。购买这台手机,也是有点「不走寻常路」的心态作祟,这台手机,陪着我走过了高一,大多时候,也只是用来发发短信,看看wap网页,并没有太多娱乐功能。
1.Nokia 8210
高一过后的那个暑假,都忘记是通过什么渠道卖掉了多普达575,没有了手机用,家里刚好有一台闲置的Nokia 8210,十分经典的大众机,小巧轻便,黑白屏,一屏甚至看不完一条完整的短信,好在耐摔便宜,有一次我连前面面板都摔掉了,拿透明胶粘起来一样用了好久。说到8210,最让我难忘的还是手机自带的黑白贪食蛇游戏,用过诺基亚的朋友一定有印象。
2.O2 Cocoon
我的第三部手机,我想99%的读者应该都没听过,因为实在是太小众了。高二的时候,有一次在 PConline 上面看到了一款英国电信运营商O2出的概念机,O2 Cocoon。
Cocoon 翻译过来叫做「茧」,十分禅意的名字。这是一款翻盖音乐手机,内置2G内存,侧面有音量控制按键,正面外壳上面有隐藏的LED灯,算是那个时候十分让人惊艳的设计,不仅可以显示时间,来电号码,还能显示英文短信。
第一眼就被 Cocoon 的设计吸引,通过华强北渠道,购买了这部手机,这台手机并不支持中文,系统只有英文,甚至连中文短信都显示不到,价格倒并不贵。用这台手机的大半年,都用英文加拼音的组合跟朋友短信,也是那一年,背完了《雅思词汇》全本,受用至今。
由于 Cocoon 充电接口太小众了(不是常见的USB),后来接口损坏,搜遍了华强北都找不到适配的充电接口,只能拔下电池,用那种地摊万能充电器,最后也就慢慢地吃灰了。
3.索尼爱立信 W800C
转眼来到了高三,那几年,手机更新换代速度惊人,诺基亚、摩托罗拉、索爱几个国际一线品牌陆续推出了各种经典款式;国内波导、步步高之类的战斗机品牌崛起;华强北山寨机大展神威。
这一年,舅舅送给了我一台索爱W800,对于这台手机,印象比较深的是背面那个看起来颇专业的相机。正面的摇杆配合九宫格桌面,用起来倒也是方便。
4.魅族M8
2009年,高考,高了重点线30多分,考上了省内一所大学,那一年,诺基亚依旧是主流,iPhone已经成了神机,5、6千的价格是我们大学一年的学费,也偶尔能见到不少家境好的同学使用,但毕竟还是少。
那一年,还没有小米什么事,魅族推出了一款颇有山寨 iPhone 嫌疑的魅族M8,一款基于 Windows Mobile 深度定制的智能机,售价只要2380元。
我对魅族颇有好感,高中时代先后买了魅族两款MP3产品:M6和M3。
高一的时候,吃了一个月方便面,买了一台魅族M6,价格并不便宜,跟 iPod Touch 一样的触摸键盘设计。直到如今,我都觉得魅族M6是国产MP3品牌历史中最好的产品,没有之一。魅族M6算是那个山寨纵横,低价王道的一股清流。
后来魅族又推出了M3,类似 iPod Nano 的长条形设计,另类的长条触摸按键,可以看出魅族努力「摆脱 iPod 设计阴影」又有点东施效颦的无奈。这么多年了,直到现在,国内的消费类电子产品,从手机到汽车,还是难以摆脱这种宿命。
魅族M8作为魅族的第一款手机产品,曾经出现过严重的触摸屏失灵质量问题,当时我在珠海校区上学,直接去魅族的公司总部换了一台魅族M8 SE新机。也是第一次让我感受到「原来国产品牌的售后服务,还能这样!」。
5.HTC Magic
大一下学期,卖掉了魅族M8,购买了人生第一台安卓机,HTC在2008年10月发布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 Android 手机 HTC Dream,这部 Magic 算得上是第2部正儿八经的安卓机。大学所在的班级有100人,放眼望去,基本上全部是诺基亚,我是第一部,也是唯一的一台 Android。
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,开始关注手机中国之类的论坛,开始下载各种ROM,学会了root,学会了刷机。
3.2寸的屏幕,320W像素的摄像头,可自定义的桌面Widget、能变颜色的呼吸灯,滚球中键,还凑合的几个主流APP,构成了我第一台 Android 的记忆。
6.摩托罗拉 里程碑 XT701
大二的时候,从深圳一个Gay手里买了台二手的里程碑 XT701。之所以要提到这个Gay,是因为买了这部手机后,那个人还在短信里骚扰我,问我要不要去「玩」,我对同性恋没什么看法,但是这种骚扰其他人的Gay,还是让人挺反感的。
里程碑系列是摩托罗拉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一款产品,摩托罗拉强大的工业功底,让里程碑系列成为 Android 历史上一座真正的丰碑,3.7寸480X854像素的高清屏幕,金属外壳的手感,背面的线条,让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科技感。
我购买的 XT701没有侧滑键盘,当时的 Android 生态,跟 iPhone 相比还是差了不少,制作精良的应用也乏善可称,但是这个大屏幕,让人看起小电影什么的,还是挺享受的。
7.小米1 / 1S
2011年,小米发布了第一代小米手机,当时我的XT701摔坏了屏幕,就从官网渠道购买了一台小米1,结果收到货那天,刚好有一个急事,盒子到手还没拆封,就又原价转手卖了。后来,买了小米1S,价格便宜,硬件不错,当时的 MIUI 相比其他厂商的系统,的确在用户体验上好了不少。
就是小米的质量,的确让人堪忧,使用小米1S的一年多时间里,死机N次,中间去小米之家维修过一次,也是从那个时候起,心中隐隐留下了「国产手机质量不行」的印象。
8.三星Galaxy S4
来到了2012年底,这个时候,智能手机已经成了主流,Android经过几年的发展,也愈发成熟,这个时候的我,去猎豹实习,每个员工(包括实习生)都能领测试机,部门里随机分配,我领到一部三星的S4和一部国产酷派。三星S4也成了我的主要用机。
Galaxy 系列一直都是三星的主推,不错的产品设计(成了一种独特的三星风格,一眼就能跟 iPhone 和其他 Android 手机区分开来),轻薄的机身,1080P的高清屏幕,相比酷派那个又大又重,还有一堆预装软件的5寸720P手机,高下立判。
9.iPhone 6
2015年一月,认识了杨左,刚好她的手机被偷了,我就买了两部灰色的iPhone 6,一直使用至今,对于iPhone,就不多说什么了,始终领先的工业设计,强大的硬件(相机),牛逼的iOS,丰富的APP,在过去十年相当长时间里,都是碾压其他手机。
10.魅蓝NOTE
2015年底的时候,从北京跳槽到上海,弄了一个上海的电信号,新公司不再配置测试机,为了配一个安卓机,自己买了一台魅蓝5.5寸的NOTE,一千多的价格,拿到魅蓝NOTE的第一印象是漂亮(同 iPhone 5C 一样的外壳材料),当时也不免感慨,都过去这么多年了,魅族还是没有走出苹果的影子。
使用魅蓝NOTE的时间并不长,5.5寸的尺寸,放在口袋并不舒服,另外由于外壳光滑,拿在手上总觉不放心,后来就又卖了。
11.魅蓝 2
卖掉魅蓝NOTE后没多久,刚好看到魅族新推出的魅蓝5寸新机,799的价格不贵,就购买了,一直使用到前段时间换一加3T,标准的千元机配置,没有什么强大的性能,但是对于我这种「备机」需求用户来说,完全足够了。
说实话,使用魅族产品的体验并不太好,系统总是推送低俗的新闻和广告,还不能屏蔽,后来送了杨左一台小米NOTE,发现也是这种德行,就这样,小米和魅族,让我又有了「国产机就都是这个德行」的印象。
12.一加3T
用腻了iPhone,在16年12月购买了一台一加3T,刷了 Oxygen OS 系统,基本上是原生 Android 体验,一加3T也逐渐成了现在在的主力手机。
过去这一年,国产品牌逐渐在中高端机型发力,不同品牌手机产品之间的硬件差距减少,低端手机价格也从过去2K、3K的水准降到了599就能购买一台不错的手机。
一加3T的口碑很好,性能强大,也不算贵,用了快三个月,基本上还算满意。
就是我有一点还是不明白,我有十分良好的使用习惯,没有装任何第三方助手和乱七八糟的软件,明明是已经拥有最强大硬件的 Android 手机了,为啥有些时候用起来,还是会卡呢?可能相比iPhone,这是所有Android手机的「痛」吧。
写在最后
十年,13部手机。
已经不是那个十五六岁的青年,也变成了大人模样,手机从玩具变成了工具。随着工作和兴趣的转移,对手机这类数码产品也不再太关注。
对手机的价格已经不敏感,对手机的硬件和参数也不再关心,不再会折腾刷机、ROOT。写完这篇文章,过去这十多年,关于手机的一个个画面又闪现在眼前。
不想矫情,不想做作,也许,这就是从手机这个视角,关于个人成长的一个体验吧。
恩,还是矫情做作了。